倠字具体怎么读(倠怎么读)

今天是妇女节,来看一下《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吧!

从《说文·女部》字窥古代社会之一斑

文/何毓玲

《说文·女部》有文238,重文13,新附字7,共计258字。新版《辞源》女部字有257个,其中淘汰了《说文·女部》字88个,其余是新增的。《现代汉语词典》女部字仅有162个,另有异体、繁体字35个。分析《说文·女部》字,可以窥见古代社会之一斑。

倠字具体怎么读(倠怎么读)

一、反映以女性为中心的远古社会风貌

涉及生命起源的,如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始,女之初也。表示姓氏的,其中不少神话中的人物,如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姬,黄帝居姬水,以为姓。嬴,少昊氏之姓。妘,祝融之后姓也。其他如㜣,人姓也。娸,人姓也。等等,表示姓氏的有11字。表示名和字的,其中也不乏神话中的人物。如娀,帝多辛之妃,契母号也。娥,帝尧之女,舜妻娥皇字也。媭,女字也,楚词曰:‘女媭之婵媛。’媊,甘氏星经曰:‘太白上公妻曰女媊,女媊居南斗食厉,天下祭之曰明星。’其他如婕,女字也。嬿,女字也。等等,表示名字的有18字。

更有大量女部字表示妇女称谓、婚配、生育等,如奼,少女也。女,妇人也。妪,母也。媪,女老称也。其他如姐、姑、威、妣、妹、娣、姪、姨等,都表示对妇女的称谓。媒,谋也,合二姓。嫁,女适人也。娶,取妇也。其他如妁、婚、姻、媾、妃、媲等表示婚配。妊,孕也。娠,女妊身动也。母,牧也,从女象裹子形,一曰象乳子也。其他如媰、……等都表示生育。以上几类字合计36个,另有表示女人自称的姎字,也可附于此类。

从以上女部字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起源,人神的姓字,以及婚配、生育、称谓等,可以窥见远古确有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在那个社会中,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氏、名字也从母,并重视生育、繁殖。追一大类字共计68个,约占《说文·女部》字的28.5%。

倠字具体怎么读(倠怎么读)

二、关于妇女容止、德行的,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妇女的审美要求及行为约束。

这一类字可细分为以下几小类。

(1)关于容貌外表的:有表示好的,如娧、嫙、姝、娇、娃……等10个,下又有表示目里好的媌,表示静好的嫿,表示长好、白好的娙、㜺,表直好、体德好的嬥、嬈、婠等11个;有表示美的婜、好、,表美女的姼、媛,表妇人美的妭等6个;表示身段、外表的,如嫣、、嫋表长貌,表直项貌,媱表曲肩行貌(舞容),表女子笑貌的、妗,表舞姿婀娜的婐、㛂等11个。从这些字可以推测出上古人对妇女外貌的审美观,即他们认为美的、好的女子应当是身段高挑、皮肤白皙、眼睛漂亮、舞姿优美、笑得可爱。

(2)关于举止神态的:表示使人愉悦、快乐的媚、娱、媅、婜表示妩媚、宴婉的妩、㜅、、妟、妴,表示优雅、娴静的娴、妌、姽,表示柔弱、迟缓的㚲、嬬、嬗等,这类字约有22个,从中也可看出古人审美情趣之一二。

(3)关于德行的:其中表示随顺、服从的最多,如娓、如、㛥、娽等9个,另有妟,安也。段注强为之词女系日下,阴统乎阳也,妇从夫则安。妇也音为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此外,有表谨慎、小心的孎、嫡、娕、嫇、嫈等;有表示专一、自守的嫥、娹,表示庄敬、敏疾的嬐、婧等等。这一类字共约26个,从中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妇女德行的最高准则就是随顺、服从、谨慎、庄敬等,这也是社会对妇女言行的约束,为了更好地约束、教育妇女,还专设了女师妿、娒和女官㚤。

倠字具体怎么读(倠怎么读)

除上述三小类外,另有几个字也可归入这第二大类,即表示妇女外貌、姿态的姂、姿,表示妇女饰物的月女、嬰(颈饰)、妓、姕,表示动作的妯(动也)、孌(慕也),共8字。第二大类共97字,约占《说文·女部》字的40%,是所占比例最大的。

三、大量贬义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受歧视受侮辱。

这些贬义词中表示貌丑的,如姡,面丑也。,丑也。嬒,女黑色也。等5个。有表示妇女卑贱地位的,如婢,女之卑者。奴、㜎表示奴隶,等4个。更多的是表示不顺从、不服从的婺、婼、婞;表示轻视、侮易的嫖、、媥、嫯、嫚孟表示食婪的婪、㜤、、㜗;表示妒忌的妎、妒、媢;表示凶悍、易怒的娺、嫳、㜝、嫼等等。多逢63锢:这一类字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不少贬义词的形符发生了变化,不再用于女部字了。如㜇—恚—省㛴—惱媿—愧嬾—懒婎—倠媟、嬻—褻、瀆孃(烦扰)—攘㛪—淹㜮(过差)—滥嫯—傲婬—淫等等。如此多的贬义词,形符从女,正说明上古社会男性占了统治地位之后,妇女不再受到尊敬,地位日渐低下,以致于汉字中出现了这种现象。

(原文载于《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3期)

倠字具体怎么读(倠怎么读)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倠字具体怎么读(倠怎么读)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丨版权所有丨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林丹丹

专栏画家:黄亭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