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长期执掌我国云南省的滇系军阀首领龙云,因识破蒋介石准备挟持其前往台湾的阴谋,秘密逃至香港,不久之后便接受党中央的号召,通电反蒋。
龙云
当时,龙云的三儿子龙绳曾与云南旧部也宣布通电起义,可背后却串通蒋介石玩起了暗度陈仓那一套,最终因反抗无果,被陈赓派兵制服。
碍于龙云在云南和党内的特殊地位,昆明军区连夜上报龙云之子龙绳曾被击毙一事,请毛主席定夺,毛主席最终决定:这件事,让龙云自己去云南处理…
毛主席
那么,龙云既已投诚我党,其子为何又与之背道而驰?龙绳曾是如何一步步迈进深渊的?龙云在得知事实真相之后,又作何表态?
从云南王之子到土匪头子
1927年,身为云南滇西军阀创始人唐继尧下属的龙云,率兵起义,夺走了云南军政大权。
时年8月,龙云被投奔国民党的四镇守护者胡若愚擒获,而后便接受了蒋介石的编制,留在国民党内,担任云南省政府主席,自此开启了其对云南长达18年的统治,云南王的称号便由此而来。
唐继尧
龙云一生有7子一女,其中第六子夭折,第三子被枪毙,其余子女则各有志向,也都有自己的平凡生活。
而其中最令龙云头疼的一个儿子,当时龙家的三少爷龙绳曾,原本是一个世家子弟,可为何他最后却会成为匪寇,甚至站在了父亲的对立面?
龙绳曾1912年生于云南昭通,是地地道道的彝族人,自幼便跟着姑姑龙太姑在大凉山里生活。
龙云
旧时的凉山十分闭塞,一直保留着奴隶制度,龙绳曾非但没有因为父亲的职位成长为一个挥斥方遒,血气方刚的人中翘楚,反而在姑姑去世之后,逐渐变成凉山沟子里的小霸王。
龙云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为了不败坏其在老家的名声,便将龙绳曾接到昆明,安排进云南讲武堂读书。
龙云本以为,龙绳曾毕业之后,若是能够混个一官半职,说不定将来还能帮忙巩固一下龙家在云南的地位。
结果,他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龙绳曾竟会变成一个黑白通吃、败坏门风的孽障。
云南讲武堂
在昆明这个繁华世界里,龙绳曾借着父亲的地位,与黑帮头子杜月笙、黄金荣等人结成兄弟。
成日里,除了开着拉风的吉普车,载着美女,横冲直撞以外,没有给老百姓留下一点好的印象,昆明百姓们都将其称之为龙三少。
每当昆明街道上传来枪声,或是帮派斗殴,不用怀疑,那是龙三少的日常娱乐之一,但这还不足以凸显龙三少爷的狂妄…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地位最显赫,势力最庞大的家族当属蒋、宋、孔、陈四家。
民国四大家族
其中,孔家的二小姐孔令伟,是宋霭龄与民国财政部部长孔祥熙的宝贝女儿,在重庆也是出了名的鬼见愁,与龙家三少龙绳曾实属一丘之貉。
抗战时期,龙云一家与孔祥熙一家都搬到了重庆,龙三少听闻孔家二小姐开车不看红绿灯,成日里一身西装,带着各路官家的少奶奶们吃喝玩乐,好不快活,打心眼里想要会一会这孔二小姐。
好巧不巧,恰有一日,龙三少爷带着一帮人在公园游玩,迎面与孔家二小姐撞了个正着。
孔令伟
因为龙三少出言不逊,戏弄了对方,孔家二小姐二话不说拔枪就射,其间还打伤了对方几名喽啰。
可龙三少也不是吃素的,他当即掏出枪,便与孔家二小姐互射起来,吓得游玩的群众尖叫着四处逃窜。
事后,孔二小姐找到姨妈宋美龄做主,宋美龄又找蒋介石做主,结果蒋介石左右都不敢得罪,只能任其不了了之。
宋美龄
这大概就是百姓口中所言的: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后来,国民政府失了内战,蒋介石欲计划挟持龙云及其部队前往台湾备用,龙云闻之则偷偷跑到香港。
而三儿子龙绳曾则返回云南老家,秘密联络蒋介石成为国军滇东北军政长官、川滇黔康反共救国军总司令。
龙云和蒋介石
1949年8月13日,国民党完全失利,龙云在香港通电反蒋,并联合黄昭等40多人发表了《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
1950年初,陈赓率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5军43师团挺进昭通,正式宣告云南解放。
结果龙绳曾又勾结地方反动人物,广纳土匪、特务、地主、恶棍等势力于麾下,编成一支具有8万人的武装部队,在地方耀武扬威。
陈赓
就这样,一代云南王之子,彻底与父亲背道而驰,成了云南昭通人见人恨得云南匪王。
好心劝说无果,只能自食恶果
1950年4月,龙绳曾拒不接受招降,在昭通带领手下征地抢粮,先后发动上百次武装暴乱,与解放军予以抵抗。
其间,还残忍地杀害了为昭通百姓运送物资的,昆明警务部30多名队员。
基于大局考量,陈赓多次委身约见龙绳曾,对其百般安抚,进行思想教育。
陈赓
甚至还派出西南军区、昆明军区、省、市的领导登门劝说,可谓给足了龙三少爷的面子。
而为了表示党中央与之和谈的诚意,陈赓同志特意将其任命为昭通警备区副司令,并将其手下的军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昭通警备总队,连同他的党羽安钝三、龙奎垣等人都一并做了安排。
按道理说,陈赓能将安抚工作做到如此地步,已经仁至义尽,龙三少至少要懂得审时度势,见好就收。
可他们几个却顽固不化,与陈赓玩起了阳奉阴违那一套…
陈赓
据悉,龙三少在接受任命和军队改编之后,扭过头就招兵买马,扩充羽翼,将主力部队拉到凉山老家一带,准备霸山称王。
期间,还多次纵容手下部队,搞反革命暴动,使得当地百姓苦叫连连,当我军将领找其对峙时,龙三少则信口雌黄,矢口否认,继续我行我素。
为此,陈赓多次派人劝说龙绳曾回头是岸,其不仅不听,还主动率领部队攻击解放军,并杀害3名我军驻昭通警备代表。
有道是:好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度自绝人,既然龙绳曾铁了心要与我军对峙,那么陈赓同志也没有再忍让的道理。
陈赓
1950年6月17日,陈赓随即下令,命解放军予以反击,最终,只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便将云南匪王龙绳曾及其手下200多人当场击毙。
龙绳曾手下剩余的上千名主力干将和军官皆被俘虏,其余土匪部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整编。
事罢,西南军区和昆明军区各领导开会,就如何上报云南王之子被击毙一事展开讨论。
最后实在难以定夺,便致电陈赓同志,结果陈赓同志当即表态道:你们打得很好,为老百姓又除掉了一害。
陈赓
而后,西南军区又给小平同志发了一份电报,小平同志也对此事表示了高度赞扬。
这一下,西南军区的领导们便长舒了一口气,接下来便交代《云南日报》向全国人民宣告了,解放军平定云南匪患一事。
当时,正在北京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龙云,得知爱子被陈赓部下击毙之后,万分震怒。
党中央随即便派朱老总和周总理出面调和此事,却依旧无法平息龙云的怒火。
朱老总和龙云
龙云说:我儿子有罪,当治罪于其本人,为何要连累其子女,着实不可理喻。
见龙云情绪激动,一时间难以平复,朱老总和周总理只好将此事上报毛主席,随后毛主席批阅道:这件事,让他自己去云南处理。
于是,龙云便带着满腔怒火启程赶赴昆明…
1950年6月,龙云抵达昆明,时任云南省军区司令的陈赓同志亲自接见了他,其间,龙云不仅对陈赓同志的礼貌问候置之不理,甚至还甩起了脸色。
毛主席
陈赓同志十分理解龙云的心情,毕竟被击毙的是其亲生子孙,可炮火总是不长眼的,当龙绳曾袭击解放军的时候,也是大范围的盲射,谁也不知回击的炮弹会击中龙绳曾的住宅,最终引发如此悲剧。
按道理说,无辜受牵连者,皆是拜其子所赐,也怨不得别人…
在宽慰了半晌之后,陈赓同志又示意其警卫秘书,将龙绳曾勾结蒋介石的电报呈上,龙云看过之后,也羞愧地直言道:我这个儿子太坏。
事罢,龙云收拾好心情回到北京复命,而陈赓同志则接到党中央的指令,前往越南会见胡志明,共商边界战役部署一事。
龙云
那么,像龙云这种出身军阀的将领能甘心寄于我党麾下吗?其子龙绳曾为何自不量力偏要与我军作对呢?
父子皆有志,殊途不同归
说起龙云本人,当年若不是被迫落入胡若愚等人之手,也不至于被动地接受蒋介石的招降。
按照龙云的计划,以他在云南独树一帜的势力,他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实力,做到割据一方甚至是独善其身。
龙云
可耐不住军阀与军阀之间也有间隙,再加上蒋介石又擅长拉帮结派,龙云四面楚歌,只能投靠于其门下。
而纵观蒋介石手下的各路军阀,滇系、桂系、黄埔系等等,哪个不是势力庞大?可能让蒋介石安心利用的却没几个。
别看蒋介石费力讨好云南王,将其收归麾下继续执掌云南,其实做梦都想瓦解他手中的兵权。
不过,云南王虽身在国军阵营,却不失为一个有民族脊梁的好将领。
龙云
他在1927年到1945年掌管云南期间,兴建学校、整顿地方财税、巩固金融、清理匪患、征地减赋、兴修水利工程、扩大粮食耕、倡导民主运动等等,将云南打造成为一个战时富饶之地。
除此之外,龙云还做了两件决定他一生定位的大事,其一:动用15万军民,耗巨资修建了滇缅公路,为中国创造了一条通往外部的生命;其二:自给自足,筹集40万兵力,送往抗日一线,协助国共作战。
可见,如此能将,得之乃国之万幸…
滇缅公路
而龙云之所以靠拢中共,一方面是渴望国家统一,另一方面也是与蒋介石之间,积压了多年的恩怨所致,亦是形势所趋。
早年间,龙云的部下为了其安危着想,曾建议其前往美国,但龙云态度很坚决,既不想中立也不想任人猜忌,于是便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国内。
至于,龙云的三儿子龙绳曾,则从小就梦想着称霸一方,其野心虽与其父颇为相似,但因为言行举止过于招摇,为人浅薄,在搞事业上乐于走偏锋,最终只能落得个作茧自缚的下场。
但这也不代表龙绳曾这短暂的人生一无是处,在抗日战争期间,龙绳曾虽然顽劣,但还是能从其臭名昭著的生平事迹里,挑出那么一件证明下他的爱国之心。
当年,龙绳曾在云南担任司机联合会董事长,掌管着滇缅公路上来往运输的车辆。
托龙董事的福,在抗日战争期间,附近的土匪没有一个人敢打劫抗日救援物资的车辆。
相反,龙绳曾还动员手下土匪,担任起保护这些车辆的责任,可见这位纨绔之子,尚村存一丝爱国之心。
当然,这与之生平劣迹相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但他这么做了,总归是为他一片狼藉的履历当中,增添了一抹难能可贵的正义。
如今,云南王的时代早已过去,其剩余子女早在建国后则各有志向,但也都过成平淡的生活,唯有四子龙绳文颇有造诣,担任全球华人协会会长,并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
龙绳文
一晃半个世纪已过,那些从峥嵘岁月里走出来的人,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他们虽然无法看到新中国今天的成就,但新中国的发展,始终建立在他们的影响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