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起中将孙毅,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他那高尔基式的胡须。

按照规定,红军战士是不能留胡子的,不过,孙毅的胡子是朱德破例让留的,算得上是名正言顺,所以,大家习以为常,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孙胡子。

同是中将的余秋里曾感慨道:

……如果我们全军有100个孙胡子、全国有1000个孙胡子,那我们就了不起了。

然而,195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孙毅和战友们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时,却被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死死地盯住。

每次孙毅抬头仰望毛主席时,都能看见罗瑞卿射向自己的目光。

这一幕,孙毅将军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直到20多年后写回忆录,老将军才将此事原原本本地讲述了出来。

53年天安门观礼台上,孙毅每次抬头,都发现罗瑞卿正死死盯着自己

孙毅

别人骑马他步行

其实,在加入红军之前,孙毅原本是旧军队的一员。

他家境贫寒,从小到大、一年到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点白面,其他时候都是吃红高粱。

母亲经常嘱咐他:在外面千万不要和别人一起上厕所。

为啥?

因为经常吃高粱面,连拉出来的屎都是红色的,万一被别人看见了,岂不是会被笑话?

虽说日子过得艰难,但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前程,做爹娘的硬是将孩子送到学校去念书。

孙毅从12岁进入国民小学,一直读到16岁,眼瞅着再有半年就高小毕业,家里却再也无力支撑下去了。

家里一贫如洗,爹娘积劳成疾,孙毅纵然万般不舍,也只得从学校离开。

那个年代,到处都是兵荒马乱,孙毅在外漂泊了两年多,跑遍大江南北,也没能找到一个安身之所。

无奈之下,他只好投奔在河南开封当警察所教员的哥哥,孙毅在开封待了半年多,也没能找到一个差事。

哥哥的生活也不好过,有一次忍无可忍,和弟弟吵了起来:你就算是出去拉洋车,也比待在我这里强啊!

孙毅被哥哥的这句话狠狠地刺痛了,他一赌气,直接跑到招兵处登记了自己的名字。

1923年夏末,孙毅成为河南陆军开封补充营一连的一名士兵。

也正是在那段日子里,孙毅结识了一个叫赵博生的朋友。

赵博生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于1930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参谋长一职,并参加了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二、第三次围剿,当然,都失败了。

赵博生的部队被困在江西,要吃没吃,要穿没穿,连饷银都不能正常发放,再加上瘟疫横行,士兵们大都来自北方,不服水土,短短几个月便死掉了几千人。

赵博生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感到极其不满。

九一八事变后,他曾经请求带兵抗日,却被拒绝。

从那之后,赵博生对蒋介石彻底失望,他开始秘密联络共产党,并很快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孙毅和赵博生既是河北同乡,又同在参谋处任职,两人很快便熟络起来。

此时,孙毅其实已经在各处的旧军队中奔波了11年,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腐败,内心早已失望至极。

而赵博生和孙毅聊天时,总会有意无意地提起工农红军的事儿,久而久之,孙毅也开始对红军队伍充满向往。

1931年,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失败,其他各路军队都灰溜溜地撤出了苏区,唯独赵博生和孙毅所在的第26路军被留在宁都一带驻守。

战士们原本就对孤军驻守宁都不满,再加上红军接连不断的政治瓦解,军心越来越不稳。

这一年的12月14日,趁第二十六军军长孙连仲去南京治疗牙病、师长高树勋私自离队去庐山,负责指挥部队的赵博生和其他拥护者发动了宁都暴动。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孙毅所在的25师师长拒不参加起义,带着一个团仓皇逃走,师部乱成一团,士兵们都不知道应该跟着谁走。

好在孙毅已经听了赵博生的多次暗示,心里有底,他一看总指挥部楼顶上已经换成了鲜艳的红旗,立即催促参谋处长,让他带着部队朝南边走。

就这样,孙毅所在的师部和警卫排很快便追上了赵博生,加入了起义部队。

在当红军之前,孙毅不明白打仗是为谁而战,自然也没什么斗志,而当他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那就是为工农求解放!

有一天,孙毅在路上遇见了朱德总司令和军委参谋长刘伯承,他赶紧停下脚步,向两位首长立正敬礼。

朱德对孙毅有印象,仔细地端详了他一阵后,风趣地说道:

你可晓得,红军有规定,不能留须,难道你不怕我关你禁闭吗?

孙毅没害怕,他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报告首长,人遇到危难时,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唯独这胡子不跑,还一个劲儿地往上长,这胡子义气,如同人的精气神,剃不得!

其实,孙毅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

早年,他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当兵,由于作战负伤外加染病,整整卧床两个月,差点丧命。能起身的时候,他骨瘦如柴,胡子由于多天没剃长了好长,他干脆开始留起了胡须。

朱德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临分手时,他叮嘱孙毅,好好留着胡子,别人要是有意见,就说这是朱德和毛泽东破例让你留的。

于是,从那之后,孙毅便名正言顺地留起了胡子。

孙毅在红军学校担任训练部俱乐部主任时,每当有重大节日,学校都要举行文艺演出,校长叶剑英经常亲自上场,为大家表演拉二胡。

有一次,俱乐部编了一个剧,里面有个反派人物,是个蓄着小胡子的国民党军官,由于留胡子的人少,所以在挑选演员时犯了难。

大伙正发愁,突然有人提起孙毅,于是,孙毅生平第一次登台演起了节目。

表演很成功,后来,大家都开玩笑地称孙毅为孙胡子。

1934年,为了应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党中央决定组建教导师,专门负责保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

当时,孙毅正在红军学校担任教员,叶剑英特地把他叫去,让他担任教导师参谋长。

后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长征。

正当孙毅准备跟随大部队一起转移的时候,却从教导师师长张经武口中听到了一个让他无可奈何的消息。

原来,就在教导师奉命出发的第一天上午,军委总部召开了一次会议。

在布置完行军任务后,大家开始讨论领导干部的乘马问题。

孙毅身为参谋长,原本可以享受乘马的待遇,但是,军事顾问李德一听说孙毅是从白军起义过来的,立即用手中的铅笔,将孙毅名字下面的马字划掉了。

张经武一看,自然不同意,这不是摆明了要在内部搞分裂吗?如果孙毅因为这个心有怨怼,岂不是会不利于团结?

但是,李德一贯独断专行,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管别人怎么劝,他都坚持不准孙毅骑马。

张经武实在没办法,回来后,很是为难地告诉了孙毅这件事。

好在孙毅向来大度,尽管他对李德也有些不满,却还是忍住了,他劝张经武:

没了四条腿,我这不是还有两条腿吗,师长你就放心吧,我是绝不会掉队的。

就这样,孙毅迈开两条腿,和战士们走在了一起。

长征途中有多艰难,大家都清楚。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我军战士伤亡惨重,部队不断减员,编制一缩再缩,孙毅从军委教导师参谋长一步步降到科长,最后变成了参谋。

虽然职务一降再降,但是孙毅依旧没有丝毫怨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毅担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跟随林彪和聂荣臻等人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

后来,为了培养军事人才,孙毅被派去担任抗大二分校校长,他带兵严格,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同。

总的来说,孙毅虽然出身旧军队,但是自打加入革命队伍以来,他尽职尽责,不愧为党的优秀战士和干部。

53年天安门观礼台上,孙毅每次抬头,都发现罗瑞卿正死死盯着自己

孙毅

观礼台上被人瞪

新中国成立后,孙毅继续担任要职。

195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几十万人的庆祝活动。

孙毅和他的战友、以及同等职务的人一起,手持观礼票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孙毅的位置在东侧观礼台第一台,和毛主席的距离很近,一抬头就能看到主席。

当毛主席和中央各位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孙毅和大伙一起欢呼、鼓掌。

后来,他又多次抬头仰望毛主席。

然而,每次只要他一抬头,总能看见站在毛主席身边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正死死盯着自己,光是孙毅发现的,就最少有9回。

很明显,罗瑞卿是在监视着孙毅。

这让孙毅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吗?

五一劳动节过后,孙毅终于找到了答案。

那天,他正在翻阅卷宗,突然看到总政保卫部印发的《保卫工作通讯》上有一篇和自己有关的短文,上面披露:

香港有一个署名为孙毅的人,直接和台湾国民党特务机关发密电,报告我军军情、传递情报。

看完这篇短文后,孙毅吓出一身冷汗。

他这才明白,罗瑞卿在观礼台上为何要紧盯着自己。

53年天安门观礼台上,孙毅每次抬头,都发现罗瑞卿正死死盯着自己

罗瑞卿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在大陆安插了不少特务和反动分子。

他们四处造谣惑众、破坏社会秩序、威胁国家领导人安全。

1949年年底,毛主席率中国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访问,还没出发,我方情报部门就截获了从北京发往台湾的电报,这封电报明确传递了毛主席访苏的时间。

为此,毛主席出发前,专门交待公安部,要求在自己回国之前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

调查之后才知道,原来,北平解放前夕,毛人凤专门在北京布置了一批潜伏特务。

泄露毛主席访苏机密情报的,就是其中一个叫计兆祥的特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反革命分子的活动更加猖獗。

不管是蒋介石还是美军,都急切地想了解中共的军事动向。

美国派出大量间谍前往中国,和国民党特务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他们甚至曾策划了在国庆节炮轰天安门的阴谋,好在我方公安人员提前掌握了敌人的动向,迅速破案,敌人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作为公安部的负责人,罗瑞卿身上要承担的责任有多重,可想而知。

知道了缘由之后,孙毅心中既忐忑不安,又感到安慰。

忐忑的是不知道香港的孙毅究竟是什么来头,是和自己同名,还是有人故意制造混乱?

感到安慰的是,终于搞清楚了自己被瞪的缘由。

虽然曾经被罗瑞卿怀疑过,但是孙毅没有丝毫怨恨,因为这是职责所在,如果换成是他做公安部部长,他也会做出同样举动。

至于被怀疑为特务,孙毅根本不在意,毕竟自己到底是不是特务,他自己最清楚。

孙毅的态度很明确:相信党,也永远愿意接受党组织的一切考验!

这件事后来没了下文,也无人向孙毅提起这件事,那个在香港出现的孙毅究竟是怎么回事,也没人细说。

孙毅自己也从来没向别人提过这桩悬案,直到二十多年后,写回忆录,他才在书中提起了这件事。

53年天安门观礼台上,孙毅每次抬头,都发现罗瑞卿正死死盯着自己

不图高官不图名

虽然出了这个小插曲,但是,孙毅的忠诚和贡献有目共睹,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孙毅被评为中将。

在授衔前,有一些同志为争军衔闹情绪,孙毅却表示,自己投身革命不是为了当高官、要俸禄,他主动提出宁低勿高。

和那些为了军衔哭鼻子的同志相比,孙毅的表现让毛主席的周总理等人大为赞叹。

孙毅将军晚年住在北京西城的一处老四合院里,生活在百姓们之中。

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只要见到孙毅,总会和他聊上几句。

老将军好管闲事,走路时看见有小石块,总会用脚踢到路边,生怕谁不小心因为这个摔着。

看见蹬三轮车的菜农爬坡艰难,老将军也会赶紧上前搭把手。

外地来北京的人不熟悉路,不知道该坐哪辆公交车,老将军花了半年多时间走遍了家附近的60多条胡同,这样,甭管是谁来问路,也甭管是对方要去车站还是公厕,他都能清清楚楚地告诉对方。

家里人都知道,要想用老将军的车,门儿都没有,但是如果街坊邻居要用,那保准随叫随到。

隔壁马家的媳妇要生产,孙毅早早地就嘱咐他们:晚上如果需要送孕妇去医院,只用敲敲我家门就行。

后来,马家媳妇夜里要生产,果真是坐老将军的车进的医院。

老将军生于民、长于民,到了晚年,又把自己融入到了人民群众的怀抱中。

为人好、重感情,只贡献、不图名……这样的老将军,又有谁会不敬重?

孙毅将军2003年7月5日于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喜欢本文的朋友们,欢迎点击关注、收藏、转发!

本文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书籍和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作者删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