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封闭管理工作的完成,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于2022年4月6日起恢复对外开放,残奥会火炬台亮相。图为4月10日,市民在奥林匹克公园轮滑健身。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作为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来之不易,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也为我们奋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带来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写照了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昭示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亮相世界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始终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奥运追梦圆梦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镜像呈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而立,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则是不惑之年的乘势而上顺势而为。2013年,中国正式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同年启程。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双奥之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价说:将中国纳入奥林匹克运动是奥林匹克运动最伟大和成功的故事之一。面对极端复杂的风险环境和苛刻条件,中国兑现了对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冰雪竞技和群众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收获了国际体育界和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留下了丰厚的冬奥遗产,这一伟大成就已载入奥林匹克史册。外媒评价认为,从北京冬奥会,可以看到中国的未来。北京冬奥会的冰雪之约,绝不限于体育本身,还连接起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多个领域,贯通了中国道路的现实和未来。
启示之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根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包括东京奥运会在内的众多国际体育赛事和职业体育联赛被迫延期或取消,影响遍及亚洲、欧洲、美洲等世界主要地区。面对疫情的严峻挑战,国际体育政治化的逆流等不利因素,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建设节奏不变、目标不变、标准不变。从筹办到举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5次深入赛区实地考察,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听取工作汇报,明确精彩、非凡、卓越的办奥目标,确立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作出顺利举办即成功的科学判断,强调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旗定向、定锚稳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了对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参与主体的系统管理和统筹调度,克服了各类办赛风险与挑战,带领中国人民以全情投入的组织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物质条件下完成艰巨任务的协调力、高质量落实办赛细节的执行力,使冬奥之花在双奥之城北京璀璨绽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所有场馆建设提前一年完成,我国很多冰雪项目在两年多时间里实现从无到有,有的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启示之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制胜法宝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筹办冬奥,不仅把冰雪运动的竞技水平追上去了,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也追上去了,体育运动的质和量都提高了。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意义小中见大。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带动下,3.46亿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冷冰雪成为热运动,为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民福祉注入新动力。后冬奥时代,随着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的冰雪活动矩阵和场地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冬奥场馆赛后综合利用机制健全,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有机结合,满足群众冰雪运动需求的软硬件条件完善提升,冰雪运动普及和深化将加速形成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全民健身事业更高水平发展。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青少年冰雪事业发展奠定了新起点。得益于冬奥体育遗产、城市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持续利用,校园冰雪运动教育体系更加优化,校外青少年冰雪活动愈发丰富,青少年冰雪赛事蓬勃开展,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扎实推进,冰雪运动将在增强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青年运动员和广大冬奥志愿者在赛时阶段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在客观上对青少年群体产生冬奥榜样效应,使北京冬奥精神在长期内为我国青少年提供持续成长的思想给养与精神力量。
新发展理念落细落实反哺民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强国建设提效赋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助推,落子不只是在体育竞技场。水冰转换、山林场馆、低碳场馆,最绿色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生态改善书写新方案。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超3万人投身冰雪产业,踏雪上冰,吃上冰雪饭,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区域和城市发展打造新模式。智能设施让运动员尽享舒适便利;会发光的舞台打造世界顶流视觉艺术;最快的冰让各国选手感受速度与激情;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为比赛提供保障;减阻战袍、数字教练让运动员更快更高更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黑科技为奥林匹克创新提供样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被巴赫盛赞树立了奥运新标杆,也让世界看到阳光、富强、开放的中国现代化新前景。以冬奥办赛过程中积累的优质场馆、赛事经验和综合产业资源为基础,中国将在未来加速建设世界级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目的地,为世界人民充分体验和享受冰雪运动快乐创造更加美好的条件。
启示之四:坚持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与奥运内涵的融合统一,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精神主干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精神力量,以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为底色。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是我国健儿在冬奥主场创造竞技体育辉煌的力量源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人员规模前所未有,在扩面、固点、精兵、冲刺备战战略下,通过强化科研训练、全国范围跨界跨项选材等方式补齐短板,实现了全项目参赛目标,奖牌数量和结构双重突破,最终取得金牌榜第三位的历史最佳战绩,形成了冬奥赛场上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最佳诠释。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优异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在未来的奥运周期备战、三大球振兴与发展、各级各类重要体育赛事过程中,只有继续坚持并发扬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才能持续创造我国竞技体育的新奇迹、新成就与新辉煌。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精神力量,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本质内核。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一场和平友谊、团结合作、鼓舞世界的盛会,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观赛,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各国健儿在赛场上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和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使体育真正成为超越地理和政治隔阂的通用语言。如《奥林匹克宪章》所指出,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实质与首要原则。冬奥赛场上,运动员一次次冲击自身的极限成绩和人类纪录,而选手超越自我的挑战无论成败,都赢得来自全世界的掌声。赛场上外籍教练助力中国军团频创佳绩,中国教练的海外执教与交流亦日渐成为常态,是对手也是朋友的体育友谊纯粹而温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诠释和时代书写,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促进世界人民团结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精神力量,集中表现为伟大的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精神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贡献奥林匹克事业的自觉体现,是党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将广大参与者共同创造的北京冬奥精神科学概括为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在后冬奥时代,北京冬奥精神势必转化为一种新的实践,进一步激励体育改革创新、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等各项体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体育与文化、教育事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更为广泛地传播北京冬奥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导形成热爱党和国家、热爱体育事业、热爱冰雪运动的价值取向。中国人民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展现和升华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也必将在未来的奋斗征程中充分展示、充分发扬、充分凝练,让中华儿女在新时代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内生精神力量。
启示之五:坚持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终极指向
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新时代的世界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做出中国之答。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它所彰显的体育美好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通过体育运动建立一个更加美好世界,是奥林匹克运动所蕴含的重要愿景之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在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充分尊重国际奥委会的核心关切,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使命背景下,将中国自身的特色、理念、倡议和主张更加充分地融入到国际体育秩序和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之中,以热情好客展现中国人民的真诚友善,以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使体育外交成为消弭国际社会误解、摈弃地缘成见、释放多边合作善意、缓和及改善国际关系的重要纽带。牢记奥林匹克运动初心,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负众望地聚四方、聚人心,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近7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盛会,有的国家领导人甚至在没有运动员参会的情况下来华共襄盛举,用行动表达出对东道主的支持。
面对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的安全办赛隐患,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通过严格实施防控措施、精细化服务与人本管理,有力保障了各方人员健康。赛时期间,闭环内阳性比例仅为0.45%,没有发生聚集性、溢出性疫情,城市防控动态清零,为全球抗疫和举办国际重大活动提供了有益经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国成功把握住举办奥运盛事的历史契机,藉此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认知印象,团结友好的朋友圈伙伴群越扩越大,在自信开放中彰显了积极、友善、真诚的大国形象。一起向未来的冬奥口号,在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核中注入了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担当作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心。中国会始终秉持团结、合作的精神,敞开怀抱去拥抱世界。世界携手合作、互利共赢,一起向未来,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 曹卫东,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4月14日理论周刊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