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犯上作乱的意思(犯上作乱是什么意思)

《论语》教育智慧:孔子认为哪两种人容易作乱?

《论语》感悟(一六三)

文/王营

原文: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译文:8.10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感悟:本章孔子列举了两类容易作乱的人:一类是好勇疾贫之人;一类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之人。为什么这两类人容易作乱?孔子没有具体阐明理由,朱熹的解释是:好勇而不安分,则必作乱。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所容,则必致乱。二者之心,善恶虽殊,然其生乱则一也。(朱熹《论语集注》)这一解释有其合理性。

勇本来是儒家提倡的优秀做人品质,但孔子提倡的勇不是鲁莽行事、有勇无谋,必须以义为前提。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同时,孔子也不赞成贫,他曾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是以道来摆脱贫困的,好勇若不以道和义为前提,而又想急于改变自己贫困的现状,必然导致强取豪夺,犯上作乱。比如一些贪官污吏,他们利欲熏心,总是害怕自己的钱比别人少,于是勇敢地将国家的钱装入自己的腰包,如此胆大好勇之徒,怎能不导致社会正常秩序的紊乱呢?

热文犯上作乱的意思(犯上作乱是什么意思)

对于不仁之人,如果厌恶到极点,使之无地自容,这类人也容易作乱。不仁之人本身因为行为不端,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如果众人再去厌恶他们、唾弃他们,那么他们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犯上作乱。比如在旧社会,有些穷人因生活所迫,偶尔做了一些偷鸡摸狗、拦路抢劫之类的事情,被政府发现后,或者让他们游街示众,或者让他们家破人亡,这就把他们心里仅存的一点善念冲刷得荡然无存,于是铤而走险,聚集一帮人干出一些杀人越货的勾当,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一个社会对于违法犯罪的人不进行惩罚,任其胡作非为,只是我们对于这些人是否在态度上宽容一些,通过教育引导,让他们真心实意地意识到自己错误,并下决心改进错误,朝着善的方向发展。

教育学生也是如此,对于那些行为不端的学生,当教师的不可将其一棍子打死,更不可让其在众人面前出丑,使其羞愧难当,颜面尽失,而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和风细雨的方式,循循善诱的教诲,让其主动承担责任,并下决心改正错误。许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往往会对成人的某些不恰当的说教方式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这种让其当众出丑的教育方式,不但不会令其改正错误,反而会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问题学生之所以屡教不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也许与教师和家长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有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