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读史
唐朝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
说起诗歌史上的大小李杜,很多人都知道,知晓度很高。大李杜是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汉朝也有李杜,而且有三组之多,可以分为大中小李杜。
不过,汉朝的李杜并不是写诗的,都是官员。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死在汉朝两大毒瘤——外戚和太监的手上。
大李杜:李固、杜乔。
李固、杜乔都是官N代,杜乔的家族更是长期出任省部级官员。
家族势力不小,李固、杜乔本身又有能力,脱颖而出、仕途顺畅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在清平盛世,这二位绝对可以为国家做出不小的贡献。
但是,李固、杜乔所处的时代,正是外戚和太监轮流坐庄、张牙舞爪的黑暗时期,于是,这两位都悲剧了。
李固进入官场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大将军梁商当参谋。梁商是谁?女儿是皇后,妹妹是妃子,国丈、国舅的双重身份,标准的外戚。
不过,梁商很佛系,自己不擅权,也不管闲事。正因为这样,李固满肚子才华得不到发挥的空间。
好不容易出任湖北,小施拳脚之后,又得罪了梁商的儿子梁冀,被调任山东。
有一年,杜乔担任中央巡视组组长,巡查山东,巡查报告说李固政绩天下第一。汉朝大李杜终于联系到了一起。
等到李固回到中央任职的时候,坚定地和杜乔站到了一起,主持正义,梁冀想干些胡作非为的事情,杜乔和李固一起坚决制止,权力欲望泛滥的梁冀对这俩人恨之入骨。
终于,梁冀的机会来了。
地方上有人密谋拥立清河王刘蒜当皇帝,事情败露。这个刘蒜正是现任汉桓帝在不久前的皇位竞争者,而当时,杜乔和李固都是支持刘蒜的。
于是,杜乔、李固都被扣上了密谋事件幕后操纵者的帽子,下了大狱。
据《后汉书·李杜列传》记载,梁冀派人传话给杜乔:早从宜,妻子可得全。你自杀吧,祸不及家人。杜乔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如果自杀就属于畏罪自杀,坐实了自己的罪名,坚决不肯。
梁冀只得派人去狱中将李固和杜乔双双做掉,俱暴尸于城北。
壮志未酬身先死。
中李杜:李云、杜众。
过了一些年,大将军梁冀终于被长大了的汉桓帝和太监联手干掉,朝廷上下为之一振,士大夫们长出一口气,觉得可以重整旗鼓治国平天下了,然并卵,太监们又开始得瑟了。
太监大规模封侯,把持朝政,胡乱封官。选皇后也不按规矩来了。恰好这时候小冰河期来临,天灾不断,很多人认为这是上天示警。
当时只是小小白马县令的李云洋洋洒洒上了一道劝谏书,公开向皇帝喊话。
李云从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理论出发,认为皇后不得其人,太监不配其位,老祖宗早就有规定,非功不侯,非刘不王,现在这样胡封乱赏,高祖闻之,得无见非?
更给力的一段话是:孔子曰:‘帝者,谛也。’今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尺一拜用不经御省。是帝欲不谛乎?皇帝要符合天道,你这么乱来,特么想不想当皇帝了?
皇帝大怒,把李云抓了起来,准备开刀问斩,诸多正义阵营的大臣千方百计为李云开脱,都没有成功。
又一个小官跳了出来,弘农五官掾杜众上书说,李云是忠臣,我愿意和李云一起死。
皇帝的回答是如你所愿,于是,云、众皆死狱中。
壮志未酬身先死,第二季。
小李杜:李膺、杜密。
皇帝乱来,太监乱来,外戚乱来,但好人也层出不穷。
当年杜乔的儿子杜密也是个好人,也进了官场,和一个名叫李膺的好人,一起名列东汉八俊。
当时,士大夫的势力不小,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人才济济,大家希望用团队合作,群体攻击,拨乱反正。
于是,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来了,不但来了,还来了两次。
第一次党锢之祸的起因很奇葩,居然是皇帝计划天下大赦。
大赦令从计划到发布总是需要一些走程序的时间的,而提前得到消息的太监和他们的爪牙就打了一个时间差,在大赦令生效之前疯狂作案。
不少士大夫地方官,手里拿着大赦的文件,看着堂下满脸不在乎的罪犯,气不打一处来。结果,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顶住压力,坚决处置了这些罪犯。
拿大赦令不当回事?吃牢饭吧。
大批正义的官员被免职或者进了大狱,好在太监们也不想把事情弄得太难看,这些官员大部分都被免于处罚,只是摘掉了官帽子,回家了事。李膺、杜密都在罢官免职的官员大名单上。
才过了一年多,皇帝又换人了,桓帝换成了灵帝,一看这个灵字,就知道也不是什么好鸟。
新皇帝总要有些新气象,李膺、杜密都被重新起用,士大夫们卷土重来,继续斗争。
这一次,他们意识到:虽然太监和外戚都不是好人,但一起对付有难度,只有建立统一战线,拉一个打一个,才有取胜的希望。
士大夫们拉拢了名声不错的外戚、皇后她爸、大将军窦武,准备实行一次小型兵变,直接干掉为非作歹的太监们。
但是,事机不密,计划泄露,仓促间的起兵被扑灭,包括窦武在内,很多人被杀。
李膺、杜密最终和前两任李杜一样,死在狱中。
壮志未酬身先死,第三季。
三任李杜都不能力挽狂澜,大汉朝也如同脱缰的野马,奔向毁灭的深渊。
汉朝的李杜,充满了政治斗争的血腥,没有唐朝李杜的诗情画意,这可能是他们不太出名的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