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禅又叫口头语、俗语。它凝集着广大人民群众丰富的智慧,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寓意深刻,富有生活哲理和实用性。它韵味隽永,语言精炼,琅琅上口,易诵易记,结构趋于固定,在造句功能上相当于词,是现代汉语词汇海洋里绚丽多彩的瑰宝。

【胡说】

胡说是付店人惯用的口头禅。就是话说的不对,乱说之意。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当时,匈奴、鲜卑、羯、氐、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胡人即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尽管文化较为落后,但军事实力很强。因西晋王朝腐朽,被他们打进中原,并赶走两晋统治者。胡人主宰中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混乱。由于以前汉族统治者说话、办事完全依孔子的学说作根据,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而胡人却不管这一套,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说话、办事是没有任何礼法为依据。因而,汉人把乱说和没有根据的说话,称之为胡说;把乱闹、没有原则的闹事叫作胡闹。

五胡乱中华也叫五胡闹中华。在乱字之前加上一个胡字,成为胡乱。胡乱者,胡人之乱也;胡说者,胡人之说也。后来人们用胡说来泛指没有根据的言论。

但有趣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先生举行一次演讲。胡适在黑板上写下孔予孔说孟子孟说之后,又写了胡适胡说,逗得会场听众大笑。

【解手】

解手是付店人人皆知的常用通用俗语,意即大小便,或曰上厕所,雅称为出恭或内急。阅读一些湖广填四川文章时,对解手一词的由来,多称是移民被捆绑上路,在漫漫长途上他们免不了要大小便,内急时便会要求押解官差,解开被捆绑的双手方便。据说顾颉刚先生20世纪四十年代在陪都重庆时,与友人闲聊时谈及解手,初不明其义。及入四川,与人谈,乃知明末年,四川人未遭张献忠屠戮者仅得十之一二,膏沃之地尽化草莱。故清初政府强迫移民,先以湖广之民填四川,继以江西之民填湖广。当移民之际,悉系其手,牵之而行,若今曰之拉壮丁然。被移者内急,辄请于解差日解手,遂相承以解手作便溺之代称,流传外方,莫诘其义。犹学童应试,就厕时必须领出恭牌,亦遂称就厕为出恭也。

解手的由来并非出自湖广填四川之地,山西大槐树移民中也流行解手一词。其实解手一词早在元代就已出现。如《京本通俗小说:锴斩崔宁》中说: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可见解手的由来跟明清各地的移民没什么关联。对解手一词的释义,则可追溯到先秦。《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知解是排解的意思。排、释、解都与排解同义。排泄大小便的意义就是从排解义引申来的。解的这一意义汉代文献中已见使用。

【上当】

付店旧时有很多当铺。上当的原意是到当铺去典当东西,后来就把被欺骗、使事情败坏的事叫作上当了。人们常把受骗叫作上当。该词的出现和一段趣闻有关。

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就把资金存入当铺作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寿苎的年轻人来主持。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却并不精通,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

王氏族人见此情景,都认为有机可乘,不约而同地从自己家中拿一些无用的东西到当铺来典当。各人估定了高于物品本身的价格,要伙计如数付给,伙计不敢得罪股东老板,寿苎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拦。

就这样,没过两个月,典当的资本就被诈骗的差不多了,一家资金充足的当铺破产了。因此,当时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清河王,自上当,当得当铺空了档。

【抬杠】

在付店,抬杠就是二个人或多人在一起都说自己有理,自己说的对,互相争论不休。中国的北方,很早就残存着一种习俗,那就是所谓的抬杠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由身强力壮的人抬着竹杠,上面有轿子,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丑坐在里面。那几个抬着竹杠和轿子在人群里穿梭,围观的人则和那个小丑随机式地比赛斗嘴,甚至用自认花巧的话来对骂。

这种抬杠会在满族进入中原后,成了中国人抬杠的起源。满族作家文康在所著的通俗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里即日:只看孟子与告子两个抬了半生的扛,抬到后来,也不过一个道得个食色,性也,一个道得个乃若其性,则可以为愈矣。

而这种抬杠,当然不限于清朝,而是被今日的台湾所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了台湾口水里最主要的成分。抬杠是一种借着机灵巧诈的嘴上功夫指责别人,而同时也闪避别人指责的文化习惯。抬杠是一种没有任何建设性的口水浪费,东拉西扯,似是而非。

【借光】

借光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付店镇人们普遍使用的礼貌用语。人们把凡是请求别人提供某种帮助和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称作借光。例如:真是借了您的光了!

借光这个词由来己久。据《战国策·秦策》记载,战国时秦国将军甘茂曾对齐国使者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每晚,姑娘们都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其余的姑娘都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拒绝她来。这位姑娘说:我虽然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

借光在付店镇还有个意思就是,如果道路较为拥挤狭窄,某人想通过可以说借光或借过。

【喝墨水】

中国历史上的北齐(550-577年)朝廷曾下过命令,在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要罚喝墨水,喝多少,按滥劣程度而定。

梁武帝时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者要罚喝墨水一升;甚至当秀才、孝廉等再会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滥劣时,也要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喝墨水一升。

这条荒唐的法规沿袭了几个朝代,后来虽不盛行了,但用喝墨水多少来形容知识的多少,却保留在词汇里。现在多用来指上学读书,是一种诙谐的用法。与不同的词搭配可以表示人的文化水平高低,如喝洋墨水的、没喝过什么墨水、墨水喝多了、喝了几年墨水等。

儿时也搞过大笑话,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能使自己成为有文化的人,把墨水真的喝了一瓶,害的拉了一场肚子,现在想起来真幼稚可笑。

【摆架子】

就是装腔作势,有意显得威风,时间一长,知道了他的底细,就没有人理睬了,还把这种行为说成是摆架子。那么,摆架子这个词,你知道是什么来由吗?

我国古代有一种运动叫相扑,后来失传了。而日本人却把它吸收了过去,并成为他们国家一项有特色的体育项目,引起全世界的兴趣。

相扑比赛是在两位体重几百斤以上的大胖子之间进行的。比赛一开始,两个肥胖的大块头,光着身子(只有下身处挂了一片布条子).叉开双脚,稍稍地弯着腰,昂着头,瞪着一双虎视眈眈的眼睛,狠狠地盯住对方,那架势谁不害怕呀!别说扑过来,就是移过身子踩你一脚,也会把你压扁。

就因为相扑运动员(或相扑手)的架势吓人,所以我国古书中借它来比喻装腔作势显威风。

清朝有一位学者名叫顾铁卿,在他写的《清嘉录》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杂耍诸戏来自四方,各献所长,以娱游客之目。……两人裸体相扑,谓之摆架子。

可见,摆架子一词很逼真,传到现代,已经有了新的意思。

【吹牛皮】

吹牛皮是即说大话,夸口。

那么,这一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从前(现在也还有),杀猪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插进去捅一捅,然后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剥皮的时候就会很方便,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牛,就叫吹牛。

但宰牛的时候,屠夫极少用这种方法,因为牛体形庞大,皮又很坚韧,皮下脂肪又少,要把整头牛吹胀起来,非有极为强健的横膈肌和巨大的肺活量不可,断非常人所能为。谁要是说他能吹牛,那他就是在吹牛!

吹牛又叫吹牛皮,但不明其来源的人,为了进一步强化其贬义,将它连谐带讹地说成吹牛B或略作牛B:由于这最后一个字在书面上常用×来代替,所以,现在又有人把吹牛说成牛叉。

文章来源:付店镇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