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过去多日,今天就要数伏了,也就是说要进入三伏天了,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和闷热的日子。所以三伏天,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那么,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为什叫三伏天?三伏天都有哪些风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一、什么是三伏天?
每年只要进入农历六月份,很快就到数伏天了,民间有句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说的是夏至以后气温骤升,形成了炎热的暑天。于是人们把最热的暑天称为伏天。所以,三伏天,就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悬又潮湿、闷热的时期。
三伏说法在我国自秦代以来就存在了,《汉书·郊祀志》就有明确记载:六月伏日也,周时无,至此(指秦)乃有之。就是说六月进入伏天的说法,在周代时还没有,但到秦朝就有了。
《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我国传统历书中注有:夏至三庚便数伏,就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伏天气有一个多月时间,古人就把这一段时间叫三伏,它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
伏天的长短也不是固定的,主要看中伏发生的时间的上。如果第五个庚日发生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有20天,民间俗称两个中伏;若发生在立秋之后,中伏就只有10天。
二、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的是伏邪,即要伏六邪中的暑邪。六邪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
所谓伏就是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入伏就表示阴气被阳气压制得最严重,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说,夏至日之后,伏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也有人认为: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每年有三个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三、今年的三伏天是什么情况呢?
今年三伏的具体情况如下:
初 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 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 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四、三伏天有哪些风俗?
1、头伏要吃饺子
在北方流行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饺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喜爱的开胃的佳品。在头伏吃饺子成为一种传统习俗,入伏日人们往往会食欲不振,胃口不好,对吃的东西不感兴趣。
所以,民间又称伏天为苦夏,饺子恰好就是开胃的食物。清代李渔在他的《闲情偶记》中写道:一岁难过之关唯有三伏。因此入伏日这个时候吃饺子开开胃也正是时候。
当然,三伏天开胃吃饺子,也是有讲究的,这时候的饺子馅最重要,最好选一些能清热解暑、易于消化的蔬菜作馅,如冬瓜、黄瓜等。
其次,吃饺子边有美好的一种寓意:元宝藏福。饺子外形酷似元宝,伏与福又是同音。因此,头伏吃饺子的意思就有元宝藏福之说法,吃饺子就表示福气满满。
也有人喜欢吃锅贴饺子,锅贴饺子又称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而伏与福同音,这就又有了吃饺子是吉祥富贵之意。
2、二伏吃面,
二伏吃面,伏日吃面也是民间的风俗,这一习俗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魏氏春秋》记载,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说的汤饼其实就是热汤面。
伏天里吃热面,除了和北方人喜欢面食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辟恶。《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所以,二伏天吃饺子就是要为人们辟恶。
其实,伏天正是新小麦刚刚磨成面粉,伏天喝热汤面,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喝汤还可以起到发汗驱病的目的。
3、三伏烙饼摊鸡蛋
三伏中的末伏通常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也就是说末伏基本在立秋之后。
立秋后,虽然夜里凉爽,但真正的秋天还并未到,但是却预示着象征着炎热即将结束,特别是夜里慢慢地有了一些凉意,人们的胃口也逐渐开放。由于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不高,能烙饼摊鸡蛋吃也算得是不错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