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山区,有着全球知名的中国天眼,它是当今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能够捕捉宇宙中更微弱的信号,探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历时22年,中国天眼团队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精力,才在山坳里建成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工程。5月27日,芒果TV播出《闪耀的平凡》第五期节目《超级工程师》,外国嘉宾欧生·优丽来到贵州,走近中国天眼及其背后的科学团队。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历时22年建成。该工程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脉冲信号。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共探测到146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102颗已得到认证。今年1月11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天眼是一项创新工程,凝聚了中国科研团队的超前梦想,整个工程由已逝的南仁东教授设计、选址并主持建造。南仁东潜心天文研究,坚持自主创新,他于1994年提出了FAST工程概念,主导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期间南仁东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他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南仁东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中国天眼团队的每一个人。与南仁东一起工作十余年的同事孙京海,是中国天眼调试组控制专业组长,于2006年加入中国天眼工程组。他透露,整个工程的前15年左右都在做相关技术的研发,譬如如何解决在险峻的地势之上建成500米环形的圈梁?如何在没有任何平底的地方把500米尺度的巨大索网编制好?最终,中国天眼团队攻坚克难,逐一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令人骄傲的是,建成后的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观察设备,科学家可以用这个观测设备发现更多的未知。

团队成员朱明对宇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2009年,朱明放弃在海外经营14年的事业,回到祖国,加入了中国天眼科学团队。他说:我热爱这一行。在我看来,‘中国天眼’将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它能探索自然宇宙未知的奥秘,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开阔眼界。

据了解,中国天眼工作团队共有130余人,女工程师有6位,郝巧莉是其一。她主要负责处理来自宇宙深处的数据,以便天文学家对其进行分析。郝巧莉坦言,常年在深山工作,远离家人,几乎与世隔绝,日常工作也多是与枯燥的数据相伴。但她表示热爱这份工作,并为自己是团队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