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东方转战直播带货又成了热点,虽不能就此判断说新东方转型成功,但至少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结合我正在经历的我们单位的转型之路,由衷为新东方点赞!我的单位是出版单位,但也和教育关联。我们单位在2020年,也就是比新东方早一年遇到困难。当然,我们遇到的困难与新东方比较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我们是地域国企,新东方是行业龙头;我们是失去政策扶持,新东方是遇到政策打压;我们的销售数据是腰斩,新东方应该更惨。也许就因为我们没有新东方惨,所以拿不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还在以前的路上痛苦挣扎,而新东方已经另辟蹊径,开始勇敢前行。所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企业与企业之间差距更大!
企业的差距其实也是企业家的差距。我们的董事长曾经和俞敏洪老师短暂并肩,但随之便被越拉越远。这里没有贬低我们董事长的意思,唯佩服俞老师对事业的热爱,对目标的执著,对社会的担当。几个月前关注了俞老师的老俞闲话 ,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抱怨,洋溢出来的都是历经风雨后的从容淡定,所讲述的大事小事,流露的都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并不魁梧的男人,绝对可以是此时代励志的典范。
昨晚儿子的阅读理解答题又没有抓住重点,正发愁为我的思想教育补充点有说服力的内容,今天刚好滑到俞敏洪老师老俞闲话 中高考与高考后的人生这一期,个人认为说的很实在,也很有深度,可以为我所用。同时结合现在正是高考学子报志愿的准备期,总结出相关的几点发给朋友,也通过这里奉献给大家。
为什么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不是为了改变命运,而是为了改变我们自己,为了找到一生最大的价值。
把你从一个思维狭窄不知道这个世界为何物,也不懂得利用这个世界资源的人,改变成为一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双向赢得的人。所谓的双向赢得:第一你能够赢得这个世界的资源,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社会关系,你也有更多的眼界和更宽的胸怀来做更大的事情。第二是让社会赢得你。就是说你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请记住,一个人的最大收获和人生价值就在于这两点,做到这两点你就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为什么上大学?
上大学是一个起点,这个起点让你此生可以走得更远、更好、更充实。不同的大学就意味着不同的起点。
上大学其实是在两方面为自己做准备,如同一棵树要长高的土壤和厚度。
土壤就是基础。因为上大学的土壤肯定比你不上大学要好。越好的大学土壤越厚。因为它的科学氛围、人文氛围,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有整个学校的历史氛围都会比较的深厚。你在大学的四年泡在里面,当你泡在里面的时候,不管你爱不爱学习,你身上就带有了学校的某种特质,这个学校的文化滋养了你。
厚度就是通过系统化的学习,让你重建思维能力和思维框架。数据表明, 55%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其实并没有在自己专业领域中就业,包括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有 55%以上。这表明什么?就是在大学的时候,不管学哪个专业,学习这件事情本身是让我们学到研究方法。
怎样选专业?
选专业已经不再只是为了就业。
如今大家在选专业时仍只考虑就业。但面向未来世界,选专业已经不再只是为了就业,选大学比选专业反而更加重要。因为你要通过大学四年学习,找到你从内心喜欢去从事的那件事,这件事情才最重要。所以,下面几点可以参考:
和自己的志向、兴趣结合。
一个人的志向兴趣爱好,是我们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最大动力。我们家长如果这辈子活得不开心,不一定是因为那份工作带来了更低或更高的收入,而是我们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每天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终生想要从事的事情。人在兴趣爱好中,会不自觉地产生人生的动力,不自觉地付出更多努力。
志向、兴趣不明显,就先选基础学科。
既然兴趣点不明显,那就要对应规划大学学的东西,未来做什么可能被用上。学得太窄不行,未来选择就窄,比如学日语。但基础学科就行,未来都能用。比如数学、物理、历史、哲学等。另外,我跟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老师讨论过,未来三十年之内,人工智能来代替人类情感性、创意性、服务性以及需要感情交流型的工作几乎还是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方向来说,学习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关系,反而是未来人工智能可能没法取代的。
没有太高远的志向,可选择舒心的职业。
如果孩子并没有太高远的志向,就是想谋一份舒适开心的生活和工作,完全无可厚非。孩子根据自己未来职业爱好,就是选择一个大专里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没有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就喜欢做菜,可以选择跟厨艺相关的专业,未来当一个大厨。我在北京遇到的大厨,最厉害的都是百万以上的年薪,从生活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同时在这里也奉劝家长,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不要在专业选择上强制孩子,要让孩子选择自己从心里喜欢的专业。
怎样选大学?
首先看大学的学习氛围。
中国的大学氛围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有的大学才成立了十几年,有的大学却已经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有的大学是在绿树成荫的老校园里面,有的大学搬到了一个新地方,树还没有一人高,那这个学习氛围就完全不一样。
其次参照大学所在的地域发展。
选大学第一考虑要远离自己的家乡。如果你在自己家乡的话,你的生活习惯、对城市的了解,完全和上大学前一模一样。而且如果在家乡,父母离你很近,常常就会回家,父母会对你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第二考虑是若能进入大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更好。大城市带来的是更丰富的生活、更复杂的人际交往,同时大城市,实习机会也会更多,大城市你所要学习的资源也会更多。但是如果你仅喜欢的几所的大学并不在大城市,那还是更关注大学本身比较好。
最后,若没有考上理想大学,怎么办?
第一就是准备考研,考到一个你心仪的好大学;第二是如果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英语,选择去国外留学。总之,开放的时代,可以自由转换。